牛頓
(Isaac Newton)

牛頓是著名的英國數學家、物理學家、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。他於1643年1月4日生於林肯郡伍爾索普,1727年3月31日死於倫敦。他早年在格蘭瑟姆讀書,166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,數學上受教於巴羅。1664年,牛頓畢業後曾為躲避鼠疫而回鄉,並於1665至1666年間發明了流數術、發現了萬有引力和作出了光的分析,當時他年僅23歲。1667年,牛頓返回劍橋三一學院執教,晚年則致力於哲學和公務。

牛頓喜歡細心觀察事物,研究其中的道理。例如他受到蘋果從樹上掉下的啟示,經過反覆思考後,便發現了萬有引力。他又提出了很多在數學、力學、熱學、光學等方面極為重要的定理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1666年,牛頓利用三棱鏡試驗光的色散現象,並在1668年發明及親手製作了第一具反射望遠鏡。1672年,牛頓成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,後來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。他曾兩度當選國會議員,1702年更獲封為爵士。

牛頓把一生獻給數學和科學,他的著作《微分學》和《原理論》,更是歷世巨著。